(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天津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據介紹,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加快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持續筑牢“三區兩帶中屏障、七廊五湖四濕地”的市域生態格局,為城市發展筑牢“綠水青山”的底色。鞏固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全面落實“兩平衡一凍結”制度,以“長牙齒”的硬措施持續開展耕地保護執法,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同時,推動生態保護修復走深走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本市立足實際,依托道路、河流、城鎮、村莊、園區、濕地等綠化載體全方位實施造林綠化,結合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大力實施北部山區水源涵養林、西部防沙阻沙林、東部鹽堿地造林等生態林建設工程,共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46.06萬畝,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多措并舉推動實施“871”重大生態工程,875平方公里濕地自然保護區保護修復工作成效顯著,生態狀況明顯好轉;736平方公里綠色生態屏障初步建成,為京津冀再造一葉“城市綠肺”;153公里海岸線保護修復取得良好成效,周邊海洋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每年有超過百萬只候鳥遷徙過境天津,過境鳥類較2014年增加36種,消失近30年的野生縊蟶再現海灘,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
同時,本市大力發展林業產業。本市現有經濟林面積39.3萬畝,產量27.7萬噸,產值18.5億元,利用林地發展林下經濟59.9萬畝,基本形成林下種植、養殖、森林景觀利用等經營發展模式,總產值2.2億元,有林業合作社數量180個,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4個,帶動農戶5.2萬戶。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著力培育“生態+”產業,用綠色生態屏障內自然景觀、人文風情、民俗文化等資源,打造4至5條生態主題精品旅游線路,逐步發展生態加文旅、加農業、加體育、加教育、加康養、加工業等綠色產業。
關鍵詞:
Y兩優2號水稻種怎么樣?Y兩優2號的栽培要點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態特征是什么? |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天津市積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為發展擦亮“綠水青山”底色 |
吉林科學開展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 |
吉林省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上半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849元 |
天津市豐收節主會場設在寧河區——依托大美生態 展示豐收成果 |
今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833.7萬噸夏糧豐收、早稻增產,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良好基礎 |
養豬業短期內仍需去產能防過剩 |
五項措施促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 |
首屆中國牛交易大會舉行 |
提升農業特色產業鏈競爭力 |
2022年國家冬小麥品種試驗評審會在安徽合肥召開 |
湟源縣探索特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新模式 |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賦能鄉村發展 |
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負責人就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試點答記者問 |
8月23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昨天上升0.22個點 |
打通“中梗阻” 灌區水長流——韶山灌區保灌見聞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