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從追求“吃得飽”“吃得好”變為“吃得健康”“吃出花樣”。在科技的助力下,勤勞的榆林人民用智慧為農產品賦予藝術的元素,讓農產品碰撞出了新的“火花”,玩出“新花樣”。
此外,通過舉辦此次對接會,在為觀展群眾送上一場饕餮盛宴的同時,參會企業積極謀求更加暢通的銷售渠道,為陜西農特產品插上了飛向全國市場的“翅膀”。
【資料圖】
紅棗拓寬“朋友圈”
在我國,紅棗種植歷史悠久,形成了獨有的紅棗文化。
8月1日,記者帶著好奇的目光走進產銷對接會展示區,神木展位前引得不少市民圍觀。紅棗咖啡、紅棗能量飲、紅棗沙棘飲料…… 在曼喬紅棗科技展示區域里,紅棗產品讓人眼前一亮。
“我們規劃建設了紅棗加工廠,讓紅棗拓寬‘朋友圈’,和各類飲品原材料相結合,轉變為紅棗系列飲品,實現紅棗深加工。”陜西華和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峰介紹,“榆林沿黃片區有著悠久的紅棗栽培歷史。我們當地把紅棗又叫母棗。前些年,因競爭優勢不明顯,加上年輕勞動力的流失,紅棗產業發展步入了瓶頸期。為此,我們建立了加工廠,研發紅棗系列產品,不僅為當地的紅棗打開了銷路,還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
曾經,紅棗減產滯銷。現在,紅棗與咖啡、飲料等新鮮元素的結合,讓榆林沿黃片區的紅棗煥發出了年輕、時尚的生命力。
小米的“N”種吃法
黃澄澄的小米,除了熬粥,還有多少種吃法?
在米脂農產品展區,圍觀客商的隊伍排起了長龍,見識小米的“N”種制品:甘醇香甜的米酒、松軟甜糯的糕泡泡、酥脆可口的小米鍋巴……小米“變著戲法”出現在展廳上。
參展客商、陜西銀波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銷售負責人常浪浪正在向觀展群眾和參展嘉賓詳細講解米脂小米的特點。他說:“我們的小米,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顆粒飽滿圓潤,顏色金黃,煮粥會結一層厚厚的米油,又香又有營養。”
米脂縣高渠鄉馬家溝村村民姬宏軍也來到展會現場,他說:“我們這里的谷子不上化肥,長出來的谷穗又長又大。陜西銀波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每年都會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上門收購谷子。我的這十幾畝谷子,年收入有3萬元左右。”
“我們在對接會上結識了許多參展客商,大家圍繞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打造農產品品牌、讓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這對我們理清下一步發展思路有很大的幫助。”常浪浪說。
除展示各地優質特色農產品外,產銷對接會還開設了網絡直播間,邀請助農主播在快手、抖音等平臺現場直播帶貨。同時,工作人員還將各參展企業在快手、抖音等平臺的店鋪鏈接進行整合推送,讓廣大消費者通過手機即可選購特色農產品。
特色農產品走出陜西
“這面條是真的嗎?”“原來,手工掛面是這么晾出來的!”進入展示區,吳堡縣展位里掛滿各色手工空心掛面的晾面架引來不少群眾好奇的目光。
來自山東的客商丁全貴看到吳堡的空心掛面十分動心,當天就簽訂80萬元的訂單。他說:“我要將陜西的特色農產品帶回家,讓山東的父老鄉親也嘗嘗空心掛面。”
活動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型電商企業、知名商超企業、農產品流通平臺企業、產品加工企業代表來榆林開展采購對接,共達成近千萬元的銷售訂單。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年來,榆林市圍繞陜西現代農業先行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和全國知名現代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兩區一基地”建設目標,加快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截至目前,榆林市已發展形成了以羊子、馬鈴薯、山地蘋果、大漠蔬菜為主導,以小雜糧、中藥材等為重點的“4+X”特色現代農業體系,橫山羊肉、子洲黃芪、清澗紅棗、定邊馬鈴薯等14個產品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相信隨著采供雙方的進一步交流,銷售成果將更加豐碩。”榆林市副市長楊向喜說,“希望各兄弟城市能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拓展合作空間,實現農業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發展。”
以此次產銷對接會為“媒”,榆林市加快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搭建更多合作交流平臺,讓榆林的生態、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關鍵詞:
Y兩優2號水稻種怎么樣?Y兩優2號的栽培要點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態特征是什么? |
小麥和水稻的區別有哪些?怎么種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國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種植的? |
袁隆平雜交水稻最高畝產多少?最新雜交水稻畝產量有多高? |
農藥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農藥最好的途徑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蟲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進行水稻田地下害蟲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測試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測試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劑有哪些品種?用什么水稻除草劑藥最好? |
磷肥跟復合肥有什么區別?磷肥和復合肥能一起使用嗎? |
好消息!鄭渝高鐵萬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內開通運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單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萬名考生報考 共設221個考點 |
粽盒、粽繩、粽葉和粽餡如何分類?如何做到垃圾準確投放? |
計劃到2025年廣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有效運行率不低于90% |
紅棗咖啡、小米酒、彩色空心掛面——黃土高原農產品的“72變” |
湖北省啟動秋播種子大監督 |
1050.2公斤! “黃金糧MY73”創湖北省玉米單產紀錄 |
8月24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昨天上升0.14個點 |
天津市積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為發展擦亮“綠水青山”底色 |
吉林科學開展耕地后備資源綜合利用 |
吉林省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上半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849元 |
天津市豐收節主會場設在寧河區——依托大美生態 展示豐收成果 |
今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833.7萬噸夏糧豐收、早稻增產,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良好基礎 |
養豬業短期內仍需去產能防過剩 |
五項措施促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 |
首屆中國牛交易大會舉行 |
提升農業特色產業鏈競爭力 |
2022年國家冬小麥品種試驗評審會在安徽合肥召開 |
湟源縣探索特色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新模式 |
種植基地網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2022022245號-33
聯系我們: 435 226 40@qq.com